2025年10月29日—30日,中美绿色基金与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八届“中美数字经济二轨对话”。本届对话汇聚了中美两国半导体、人工智能、数据技术及ICT领域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知名智库专家。围绕中美关系、半导体产业、人工智能与高质量数据集建、5G无线技术与6G展望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度、坦诚、友好的对话。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春晖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对话,并在人工智能与高质量数据集环节做演讲,对5G发展与6G展望议题进行了专题评论。
针对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出口管制,王春晖教授指出,全球技术相互交融已形成生态,当前中美半导体领域的分割状态仅为短期政治因素导致,但全球科技互联互通的底层逻辑并未发生改变。谈及知识产权保护,王春晖阐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重要论述,强调中国始终秉持公平原则,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王春晖教授指出:“高质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燃料’,直接决定大模型的迭代效能。”全球AI发展正经历从“模型为中心”到“高质量数据集为中心”的战略转型。目前中国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国家数据局已发布百余个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覆盖工业制造、自动驾驶等多个垂直领域,累计建成3.5万个高质量数据集。王教授向美方介绍了中国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国将以应用为导向,持续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并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面对真实高质量数据稀缺的现状,合成数据已成为重要补充,英伟达等企业推出的开源模型和工具在机器人训练、自动驾驶等场景中合成数据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他建议中美企业围绕数据标注、合成数据研发、物理人工智能(世界模型)等方向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王春晖教授认为:“应当引导善用而非简单禁止。”他认为,设计高质量提示词进行写作属于创作与创新范畴,而非技术依赖,教育的核心应是通过合理规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AI与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需坚守教育初心,让AI技术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助力,实现人机协同发展。
在5G无线技术与6G展望对话环节,王春晖教授客观分析了中国5G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中国虽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但仍面临投资回收慢、能耗较高以及与产业深度融合等问题。同时,网络攻击风险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关键领域构成严峻威胁。展望6G发展,其跨域融合与空天地一体化的核心特征将重塑通信格局,但标准统一面临多重挑战。3GPP从今年起正式进入6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阶段,预计首个标准版本将于2029年前后完成,到2030年才会出现试验网和预商用网络。当前美国、欧盟、日韩等均在推进差异化技术研发,王教授警示,在复杂国际政治环境下,6G标准正面临分裂风险,而频段资源分配与编码技术的共识构建,将是实现全球标准统一的关键前提。
中美数字经济二轨对话已经举行了八届,为中美数字经济领域搭建了重要的对话沟通平台,期待通过“中美数字经济二轨对话”构建中美数字经济领域的互信机制,并贯穿于规则制定、技术协作、机制建设全过程,打破“零和思维”的桎梏,在保障各自安全关切的同时,维护数字经济全球价值链的完整性,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中美方案”。


(撰稿:单婷婷 编辑:宋丽敏 审核:黄卫东)
